中共咸阳市乾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
廉政文苑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廉政文化 -> 廉政文苑 -> 正文

母亲的坚强与伟大


作者:驻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王芳利 发布于:2022/10/19  来源:    点击量:

每每看到步履蹒跚的母亲,我的心就隐隐作疼,难道我心目中那个刚强、善良、厚道的母亲真的老了吗?

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。据母亲说,她嫁到我家时,家境十分贫寒,爷爷年轻时因为眼疾双目失明,当时全靠奶奶织棉纺布维持生计,养育五个子女。母亲一进家门就挑起了生活重担,起找贪黑在农业社干活挣工分养活全家。

1972年爷爷奶奶不幸相继病逝,留下还未出嫁的小姑以及未成年的叔父,邻里背地里议论说:“这下咋处呀,两个娃受罪呀!”要强厚道的母亲一声不吭地肩负起这份重任。我清楚的记得当年小姑出嫁时,什么都没有,她哭得泪人似的。母亲咬着牙含泪对当时在教育局工作的父亲说:“把猪买了,不要让人家看笑话|”然后给小姑置办了嫁妆,用剩下的钱张罗了两桌饭。在当时也算像模像样的把小姑嫁出去了。当年小姑生小孩在我家过四十天,母亲擀面时总在中间切一撮细面,调出一小盆汤,把下好的细面放在盆子里,再给汤里放一些贮藏好久舍不得的大油让我给小姑端去。我眼馋的看着油汪汪的面,母亲总是生气的说:“看啥呢?给你小姑端去!”当时姑父来接小姑时说:“嫂子,霞娃都胖了!”母亲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。

母亲抚养小姑子和小叔子的德范品行得到乡邻的交口称赞,十里八乡传为佳话,被冠以“嫂娘”的美誉。爷爷奶奶去世那年,叔父只有十四岁,母亲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,供他吃穿上学。叔父上高中那两年(当时学制为两年),麦面对一般家庭来说简直是奢侈品。每到周末做馍时,嫌玉米面粑粑吃得太多了,母亲就尝试着用玉米面给叔父烙饼,玉米面没有粘性,不能揉成团,母亲就把仅有的一点麦面惨一些做成锅盔馍,让叔父带上。叔父走时也会悄悄给案板上放一个让我们解解馋。

1977年叔父高中毕业回家,家里多了一位“十分劳”。那时,在县上工作的父亲每月就挣30多块钱。母亲高兴的对叔父说:“好好挣工分,还要给你盖房娶媳妇。”在全家人齐心协力下,1980年盖了新房,81年给叔父娶了媳妇。当叔父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后,父亲和母亲才商量给他分一半家业,让他独立过日子。

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严慈相济,可谓用心良苦。那些年,物资匮乏,母亲为了我们能吃饱穿暖,费心劳力。时不时用玉米面变着花样的面食会让我们欢呼雀跃。那时的穿戴都是纯手工制作,由棉花变成衣服,其中复杂的工序只有经历过的人方知它的不易。每天晚上我们睡觉前看见母亲摇着纺车,第二天起来上学时,炕头上已经摆了几个线穗。也不知道母亲一夜休息与否?每逢过年,看着穿戴整齐、蹦来蹦去的儿女,母亲陪感欣慰。那时天真的我们咋知道这千丝万缕织就的衣服凝聚了母亲多少汗水,那密密麻麻的针脚耗去了母亲多少个夜晚|

1990年在我大喜之日,母亲忙前忙后操劳之余还不忘叮咛父亲:“娃今天出门呢,把娃送到村口!”我冲口而出:“妈,你咋不送我?”母亲借口忙低下头很快走了。第二天,我刚回家,眼睛红肿的母亲猛地一下从炕上做起,紧紧拉住我的手......如今,身为母亲的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当年嫁女时心中的不舍与锥痛感!

母亲对四个儿女的爱是无私的,平等的。唯恐对哪一个照顾不周,他经常说:“一条儿女一条心,手心手背都是肉。”

但母亲在教育儿女时却是非常严厉的,子女稍有缺点,他都会严加指责,甚至棍棒相加,小至生活细节,大至做人原则。

母亲虽不识字,讲不出一番大道理,但她言传身教,潜移墨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。更会以通俗的故事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。诸如:吃放不能吧唧嘴;大人未动筷子,小孩先站一边;女孩要站有站姿、坐有坐相;在长辈面前不能大声说话;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等生活小节都从严要求。

母亲告诫我们,她一生最痛恨的就是孩子撒慌和偷东西,有一次趁母亲下地干活,我上树去摘还未成熟的柿子,一不小心把树枝压坏了,面对我死不承认的“嘴脸”,母亲生气地抡起棍子,直到我承认为止。在我们小时候,母亲给我们一一讲过一个小偷成为杀人犯的故事。长大后,我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戏曲《双镯记》的剧情。这个故事深深的烙在我心里,它时刻提醒着我去做一个正直的、不为外物所动的真君子。

在她的严格要求下,我们姊妹们从小到大都守规守距。弟弟年近五十,从未高声对父母说过话,更不用说顶嘴之类的“忤逆”行为。从成家到现在,每天下午下班后骑着电驴回到父母家里吃晚饭,风雨无阻,为着父母那份守望,围着自己那份孝道。我和妹妹在各自的家里孝敬公婆,相夫教子,为了父母那句话:“出门了,不要给陈家人丢脸”。

母亲没工作过,虽然不懂得我们工作的具体内容,但她知道子女工作的辛苦。每当我去看望她时,就不停的催:“快到单位去,忙的跟啥一样,我啥都好着呢。”母亲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儿女的工作,用最朴素的言语诠释着为人之道,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

母亲乐善好施,又爱乡邻,我们有时给些零花钱自己舍不得花,看见那些乞讨之人,却大方的给予,要么就是跟庙会时放到功德箱里!有好吃的总要拿出一部分给邻里你一个他两个,让他们去品尝。更别提给邻里帮忙干活乐在其中的精神了。

母亲身上这些中国妇女所具备的传统美德,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儿女。身为子女的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子女传承这种美德,并希望他们能发扬光大。

近两年,母亲身体大不如前。过去生活的艰辛和过度劳作使他的身体过早跨去!她再也不是我心目中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为儿女遮风挡雨的母亲了!时常看到她无助的眼神、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神态、还有那不停抖动的双手、饭粒撒在身上的憨笑时,我万分伤感,眼里禁不住盈满泪水。我有一种恐慌感,产生一种见一面少一面的荒唐念头,但我也能理智地知道,人的老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。所以作为子女何不趁着父母尚且健在,多陪陪他们,多尽尽孝道!万不可留下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遗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