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咸阳市乾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
廉政文苑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廉政文化 -> 廉政文苑 -> 正文

正气炳千秋


作者: 发布于:2021/01/29  来源:    点击量:
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来到永寿县永平镇,不经意被广场上一尊手执书卷、形象温文尔雅的雕像吸引。当详细了解人物生平后,敬仰之情油然而生。原来这就是清朝康熙年间永寿知事、一代廉吏张焜。


张焜,一位名垂青史的时代楷模,为官一任,为民慷慨无私、殚精竭虑、体恤民情,用实际行动印证了“只留浩气满乾坤”的道理。他传奇感人的一生不失为一本古为今用的好教材,对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启示。


向榜样学习调查研究的作风。毛泽东同志指出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,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。”张焜为修县志,扑下身子与举人、贡生深入到各个村落,一边调查一边梳理归类,不惧风雨不分昼夜,常常通宵达旦忘我工作,仅用半年时间就编纂完成《永寿县志》七卷。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,成事之道,是我们理思路、抓工作的看家本领。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,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更加重视调查研究,在深入调查研究中了解问题所在、群众所盼,才能科学谋划、精准施策、落实成效。


向榜样学习敢于担当的勇气。当时永寿县有备马应差的习俗,严重影响当地的安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。张焜到任后对差役们“凶神恶煞、狐假虎威、仗势欺人”的恶习深恶痛绝,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,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他亲自撰写了《永革私派里下应拆请详立石碑》,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,上任仅半年时间就彻底革除了私派里下备马应差的陋习。纪检监察队伍作为党的忠诚卫士、“纪律部队”,在新的历史时期,面对新领域、新任务,更要时刻牢记使命、敢于担当,敢于迎难而上,善于斗争、敢于亮剑。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道路上不畏惧、不妥协、脚踏实地、履职尽责,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。


向榜样学习攻坚克难的魄力。张焜关注民生、体恤民情,为给群众修建蓄水井,开山麓成水渠,以为“饮倾可成为长久之计”。可随后问题接踵而来,露天的水渠使得清澈甘甜的泉水到达山下时夹杂了众多的泥土,饮水难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。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,张焜没有慌乱,经过实地调查、仔细研究,终于找到了办法,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题。张焜做的这件为民之事,功在当时,福及后世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,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。纪检监察干部克服本领恐慌,增强明者防祸于未萌,智者图患于将来”的风险意识,练就“草摇叶响知鹿来、松风一起知虎来”的过硬本领,将基层一线作为攻坚克难的重要战场,切实为民办实事、解难题,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,做到心中有数、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,有效掌控局面,化解危机。


向榜样学习一心为民的立场。张焜身先士卒走群众路线,始终做到“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,权为民所用”。他坚持以民为本,勤政清廉,敢于担当,他建城池、解水困、申赈粮、办学堂、革里差、劝农耕、纂县志,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,为官一任造福一方,深受当地百姓推崇敬仰。他在任的几年永寿县政通人和、百废俱兴,以至于“任参赞,忙军机以劳猝卒,永寿百姓,闻之大悲,塑身修祠,长年祭祀。”古语亦云,天下大事,常系民心,天地之间有杆秤,那秤砣便是老百姓。新时期,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人民至上”的执政情怀,围绕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,认真扎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
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衰,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”,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,张焜的形象依然深入人心,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,清正廉洁、勤政爱民永远是党和人民对为官者的最低要求和最大期盼,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以张焜为榜样,从他身上汲取优秀品质,立从政之德、树浩然正气,坚持为民政治立场,将群众工作贯穿到监督执纪全过程。


(乾县灵源镇纪委 谢柯)